检察文化

致青春(三)

发布时间:2022-05-23

青 春 无 悔

办公室 秦继超

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唤起了很多人对青春的追忆,成为中青年人茶余饭后的一大热门话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也经不起朋友的撺掇,打开电脑,观看影片,一边被主人翁各具特色的青春年华所吸引,一边又不由自主地被思绪带到了过去的时光,淡淡地,却又深深地,模糊地,却又清晰的,强忍着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甩手扬头时却又觉得一股激情暖流从脚底升起,直达丹田,又迅速扩散,迸裂燃烧……

十七岁,当同龄的孩子正在享受即将长大的快乐时,我穿上军装,来到青海德令哈,经受了头晕流鼻血等高原反应,体会了零下二十多度的高寒低温,饱尝了班长的斥责漫骂和集体的整齐化一高度统一,老师谆谆的教诲、父母期盼的眼神、不干则一干就干好的性格激励着我咬牙坚持,也许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小时候打弹弓练就的眼力,新兵连实弹射击考核,我打出了五发子弹五十环的满分成绩。在战友们羡慕的眼光中走了领奖台,我也从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仔速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那年春天,青海还是乍寒的,我接到那个也许不叫初恋的初恋寄来的绝交信,看着德令哈市独有的一大奇观——绿叶白雪,从小就喜欢下雪的我没感到半点喜悦,站在巴音河桥上,凛冽的北风裹着冰冷干硬的沙粒和雪籽,像是瞄准了似的一股恼地打在我脸上!看似静止不动的河水仿佛在低声的诉说,却又像是一种无声的招唤,我闭上眼睛,任思绪翻涌……良久,我捡起一个石块,狠狠地、全力地扔向远处的河道,看着小石块极不情愿地弹跳几下沉入水中,我扑打掉身上的尘土和雪粒,抬起有点发麻的腿脚,走向营房。一个信念在心中响起,我不能因此而倒下!

紧张有序的军校生活,虽然没有地方大学那样的多彩多姿,但也没有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97年夏天,带着香港回归的喜庆,戴着新授予的少尉军衔,我们来到皖南小镇,两年后又在形势最需要的时候搬迁到福建沿海。作为一名火箭兵,谁不盼望着亲眼目睹导弹起飞的壮烈!2002年的一天,这个愿望实现了,随着指挥员一声“点火”命令,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一枚导弹被炽烈的火焰托举着,拖着长长的尾巴腾空而起直擎云天,大家跳跃着欢呼着感受着火箭兵的荣光、骄傲和自豪。

军人的青春是用奉献来书写的,不仅是忠孝难两全的现实。切身地体会了发着高烧跑完五公里武装越野、常年的两地分居、四年休了两次假加起来不足三十天、一年中半年多时间在外执行任务回家妻儿都不敢相认、父亲弥留之际却不能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段的感觉,我伤痛着,惭愧着,长大着,成熟着,却无怨无悔。

青春中最让我难忘也最让我倍感荣耀的,莫过于两任军委主席来我部视察。2004年9月6日,江主席来到我们部队,我受上级委派负责题词室相关工作,下午4时许,江主席神采奕奕地走进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用几近颤抖的手铺开宣纸,看着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我甚至忘记了拿开镇尺;2006年元月13日,时隔不到两年时间,胡主席也来到我们身边,我非常荣幸地给胡主席递上话筒,主席亲切地和我握手。到现在,我一直把与胡主席握手的照片挂在屋里,感受荣光,倍觉鼓舞和鞭策……

伴着电影片尾曲,不禁感慨,青春,的确有太多值得回忆的画面,单纯青涩,大胆热烈,浪漫甜蜜,激情澎湃。我们可是没有多少青春供挥霍了,即将逝去、终将逝去的青春,我们还可以抓住点尾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回忆带给我们欢乐或苦涩中,而要充分享用回忆带给我们激情和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播种,在新的征程中拼搏,用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感受青春的魅力,回报青春的恩赐!

 

 

 

坚 守 幸 福

控申处 王峰

在电影《致青春》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和如潮好评的影响下,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小说原著,更一发不可收,相继看了辛夷坞的其它几部比较有名的作品,对《致青春》中的主要人物归宿有了大致的了解。郑微青春逝去嫁为人妇,爱情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路口,在收获最真实的幸福之后,对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曾让她心痛过的人,已经微笑释怀。

郑微是聪明的,虽然她爱的是陈孝正,可是她还是可以去接受林静给她的生活,她选择了对生活妥协,接受那份平淡的幸福。虽然她爱林静没有对陈孝正多,但林静爱她比她爱他要多,在林静宽厚的肩膀上,有林静给她的包容、疼爱、宠腻和安全感;林静是现实的,没有郑微的日子里,他身边从不缺乏优秀的女子,在寻找与之共度一生的伴侣的旅途中,对感情的把握始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假如郑薇没有接受林静,相信林静的生活一样精彩;阮莞是理智的,在看清赵世永的懦弱和自私后,毅然抽刀断水,另嫁他人;只有陈孝正是纯粹的,自郑微之后,再没有其他人能走进他的心里。虽然,最终成为中建老总的乘龙快婿,但却一直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郁郁独行,活在他与郑微点点滴滴美好往事的追忆中。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当年少轻狂对爱情充满向往时,怎会想到昔日的梦中情人与月下老人牵引的并非一人;当幻想天荒地老时,又怎会想到铿锵的誓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瞬间粉身碎骨;当憧憬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又怎会想到原来一蔬一饭中也有朴实真挚的感情;当设计轰轰烈烈的人生梦想时,又怎会想到如今已沉湎于在别人看来如白开水般的生活中,自己却食之如干饴。

有人说幸福是一扇大门,走进去将永远是幸福,但门票的价格早令百分之八十的人在门口徘徊。如果没有郑微和陈孝正之前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也许现在的郑微不会那么珍惜林静对她的付出,不经历风风雨雨怎会体会到后来的平淡之福,没有坎坷曲折更不会珍惜眼下的点点滴滴。所以,如果有幸走进这扇大门,就珍惜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吧。

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青春不朽

    控申处  刘培昂

 

青春,当你怀揣它时,它好像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题记

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辛夷坞小说的缘故,在观看影片《致青春》的过程中,我总会不自觉地把影片与原著进行比较,思考赵导为什么要这样改编。尤其是影片的最后,赵导完全颠覆了原著的结局,她既没有让郑薇与林静再续佳话,也没有让郑薇与陈孝正破镜重圆。为什么呢?或许,赵导是想告诉观众:不要喟叹因青春不羁而留下的遗憾,我们的青春正因那些不完美而不朽,而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整部影片,始于一个公主梦,止于一个让人有点无奈甚至有点心酸的现实。很多女孩儿初入大学时,恐怕都如郑薇一样,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然而,真正进入大学后,无聊、失望、没劲儿等等各种的消极字眼使我们的心情惊人地雷同。其实,雷同的不是我们的心情,而是我们迷茫的青春。

影片里刻画的女孩儿总是比男孩儿感情用事些。女孩儿为了自己的“林静”可以不顾后果一直紧追他的脚步,为了自己的“陈孝正”可以果敢坚决的拒绝“许开阳”,为了自己的“赵世勇”可以一再突破自己的忍耐界限。影片里主人公的青春时代如大海般波涛汹涌,而我的大学生活却像一汪清泉,没有太多大风大浪,但也有着自己的碧波涟漪。

高考前的小插曲使我最终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填志愿时一点也不走心的选了自己从未听说过的河南农业大学。新生报到那天,我顶着大太阳站在农大的老校园里张望,心想这个破旧的小校园也能叫大学吗?我暗暗叹了口气。但时间是一位智者,总在默默无言中显示出智慧。大学里,我认识了自己的“阮莞”、“朱小北”、“黎维娟”,从大一到大四,不管四季怎样交替更换,不管学习与学生会的工作有多忙,我们总要抽出时间聚餐、嗨歌、旅游。春天我们一起在争妍斗艳的花朵下偷偷许下“永远十八岁”的愿望,夏天我们一起爬邙山对着黄河大喊“友谊万岁”,秋天我们一起坐在堆满落叶的操场上策划“607毕业十年聚会”的伟大盛宴,冬天我们一个个裹得跟熊似的却还都舔着冰淇淋,一起在空旷雪白的马路上大声齐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大学里,我认识了自己的“老张”、“许开阳”,我称他们为“车夫”、“出气筒”、“智慧星”。至于那个“陈孝正”,却只能让我感叹大学里的恋爱,与爱情无关,与寂寞有染。我十分感谢这些人,感谢他们使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感谢他们使我的青葱岁月变得与众不同。

曲尽终免不了人散,不管多不舍,毕业季还是迫不及待的催着我们对彼此说再见珍重。忘不了最后一次卧谈会时,自己泪眼婆娑却还嘲笑其他人哭的太难看;忘不了散伙饭那晚,从不喝酒的我们端起酒杯,大喊不醉不归,以至于对酒精过敏的我大半夜抓着身上的疙瘩哭笑不得。现在想来,谁说那不是青春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呢?

现在,虽然我已走出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好在我这个90后还算年轻,我还可以继续书写自己的青春史。我会在许检这个大家庭里继续我的青春之旅,希望有一天岁月也给我的眼角种下美丽的翅膀时,我能像我的母亲一样,成为一个知性、优雅的女人。那时,我会对所有人说,我的青春绽放过,我的青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