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文化

生日晚餐

发布时间:2022-05-23

市院:郭亚峰

元月7日晚六时许,因工作上的事情晚走了一会儿,出了电梯门,碰到公诉处的几位女同事,“和我们一起吃点加班餐再走吧!”她们热情地招呼道。

陆陆续续走出电梯的还有好几位同事,他(她)们正在办理一起省检察院指定管辖的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自2013年12月初成立专案组以来,已加班加点一个多月了。

“加班餐”主食是馒头和鸡蛋稀饭,菜是醋溜绿豆芽和鸡汁煨豆腐条,“这个豆腐条特别好吃,半月多前吃过一次,今天第二次吃,比第一次还好吃。”简简单单的饭菜,却让坐在办公室审阅了半天卷宗的同事们吃得津津有味。

 “妈妈,妈妈……”一阵清脆的童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女孩儿跑进了机关餐厅,大眼睛迅速扫了一遍,便一头扎进公诉处干警袁向娜的怀抱。

“非要来找你,闹了半天,我也没办法”,紧跟着走进餐厅的是小女孩儿的爸爸,爸爸一遍解释一边把手里惦着的生日蛋糕放在了餐桌上。

“呀!你们一家三口今天谁过生日啊?”正在吃饭的同事们纷纷围上前去问道。

“今天是我四周岁的生日,我要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袁向娜的女儿小奕苇自告奋勇地向大家承认了自己是“小寿星”。

 “快,快,点上生日蜡烛,我们一起为小奕苇唱生日歌!”热心的同事们张罗道,还有人专门去关上了餐厅的灯。

四支美丽的蜡烛在黑暗中闪耀着虽羸弱而又温暖的光芒,“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不知是谁起了头,大家跟着唱了起来,愉快的歌声在空旷的机关餐厅里萦绕,歌声里有连日劳累的疲惫,有深深浅浅的歉疚,也有为正义而战的充实和甜蜜。

大家的热情让4岁的小奕苇有点不知所措地依偎在妈妈的身旁,腼腆而又幸福地笑着。

正在大家要分吃蛋糕时,餐厅里又迎来了一位“小客人”。被抽调到专案组的长葛市院公诉科副科长蔡伟伟两岁多的儿子近日一直高烧,蔡伟伟却无法分身照顾生病的儿子,可怜的小家伙儿当天是由爸爸带着去郑州看的病,回家时专程拐到检察院来看妈妈。病中的孩子更依赖母亲。

两个孩子的到来让为案件忙碌了一天的同事们陡然增添了几分乐趣,大家一起欢欢喜喜地吃了蛋糕和加班餐后,已是晚上6点半多一点。专案组的同事还要回到办公室继续加班,他(她)们一般要到晚上9点左右开过碰头会后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两个孩子则由他(她)们的爸爸带着先回家了。

“芳芳怎么没来吃饭?”细心的同事发现了他(她)们的队伍中少了一人,郭芳芳是襄城县院公诉科副科长,这次也被抽调到专案组。

“芳芳最近一直感冒发烧,这几天她都是抽空去咱们单位后面的小诊所输水。”专案组中负责生活保障的张秋月回答道。

“哎,你们都不知道,上周五是晓燕妈妈的生日,她趁中午休息时赶到临颍,放下礼物就回来了,没耽误两点半上班”,袁向娜向大家“爆料”。张晓燕是魏都区检察院公诉科的干警,是这次专案组从基层院抽调的三名女同志中的其中一位。

大家静默了好一会儿。

这次他(她)承办的这起涉黑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涉及罪名22个,涉嫌犯罪事实80余起,仅卷宗就160余本,摞起来足足一人多高,专案组成员、市院公诉处干警岳敏手里的卷宗就有41本。

在一个多月封闭办案的日日夜夜里,可能每个专案组成员都面临着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的矛盾,都承受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办案压力,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便与人倾诉的烦恼甚至委屈。

但只要每一个清晨来临,只要他(她)们习惯性地坐在如山的案卷堆里,只要他(她)们聚在一起为某一起犯罪事实、为某一个证据链条、为某一个法律适用问题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他(她)们就暂时忘却了年幼的孩子,忘却了身体的病痛,忘却了一切一切的烦扰,拨开层层迷雾,还原事实真相,他(她)们的脑海中、心中,只剩下了案件,除了案件,还是案件。

晚上七点左右,走出单位大门,静谧的夜空飘起了零零星星的小雨,正值二九严寒天,冷风刺骨,冻得人瑟瑟发抖。办公楼九楼还有5个窗子亮着灯,其它楼层也有几个窗子亮着,一定还有不少同事在为年底之前的各项工作忙碌着。抬头望去,办公楼上方两侧,“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八个大字在夜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