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巴掌与小剪刀
在我的案头笔筒内,时常插着一把精致的小剪刀,是我专门为阅览报刊时剪辑资料所备的,也是我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所备的。
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一个县城上小学,一年暑假,母亲让我陪姥姥一起到乡下看望年事已高的姨姥,姨姥家距县城3里地。因为省钱,姥姥拉着我的手说:咱们走路吧?一来散散步,二来看看地里庄稼。就这样,我和姥姥一大早就上路了。一路上,我和姥姥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姨姥家。
姨姥家很大。宽敞的院子里栽了许多挂果树,一片荫凉。姨姥裹着小脚一扭一扭的出来迎接,夸奖我一番后,就拉姥姥进屋说话了。可能是在城里呆久了,城里可玩儿的地方太少了,我觉得姨姥家什么都新奇。我一会儿爬上院内的矮墙,一会儿坐下摇摇纺线的纺车,一会儿又坐上她家的织布机……,真好玩,在我们家见都没见过。就在我扒看她家的剪纸花篮时,发现了一把精致镀光的小剪刀。这把小剪刀是那么好看,不大不小,放兜里正合适,前几天美术课老师还拿了一把呢,可哪有这把漂亮啊!这时姨姥给我拿来了几张红绿纸,说剪花吧,用这把剪刀剪出来的窗花、鞋样花好看着呢!后来在姨姥指点下,果然剪出了许多好看的花。只是剪完后我把小剪刀装进了自己的衣兜。
傍晚时分,天气已不是太热,我和姥姥告别了姨姥,返回县城。不过,是姨姥的女儿用架子车送的我们。和来时一样,姥姥一路上给我讲这讲那,问我好玩儿不,可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象揣着个兔子,忐忑不安,生怕小剪刀从兜里窜出来。
事情就是这样,越怕人发现越容易被人发现。到家后,母亲已经下班。我慌慌张张的跑进里屋,想换下衣服,藏起小剪刀,谁知母亲跟着进来了,让我洗澡、换衣服,说着就脱我的衣服,我吓坏了,使劲的挣脱。我的这些反常的举动早已引起了母亲的注意。正当我迅速的藏放小剪刀的刹那,母亲“嚯”的一下就把小剪刀夺了过去:“说,这是哪儿来的。”
我看了一眼此时非常刺眼的小剪刀,嘟囔到:“姨姥家的。”
母亲穷追不舍:“怎么拿的,姨姥知道不?”
我抬眼望着母亲“哇”的哭了:“悄悄装兜里的,姨姥不知道。”
姥姥闻声也进来了:“是她姨姥剪花用的,这孩子,怎么不说一声就拿了呢!”
母亲依然严厉的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
我止住哭声,企图狡辩:“这行为不好,可姨姥是自家人呐,我没拿别人家的。”
“啪!”母亲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的小脸顿时热辣辣的,我号啕大哭起来。
那天晚上我没有吃饭就睡了。不知过了多久,母亲为我擦脸时我醒了。母亲摸着我的小脸问我疼不,我含着眼泪点了点头。母亲说:“孩子,想你以后会记住的,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你还小,以后长大了会明白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好看的、你也需要的东西,随时都有抵挡不住的想法,但是,一定要记住,越是遇到好看的、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是不能要,更不能把人家的东西拿为自己的。”从母亲的教诲中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了要想拥有你需要的东西,必须靠自己正当的劳动所得,而不能采取不劳而获的方法占有。做人,要有做人的尊严和底线。
次日,母亲带我将小剪刀送还了姨姥。不久,生活拮据的母亲,特意为我买了一把小剪刀,放进了我的书包。看着母亲买来的小剪刀,想着我的行为,摸着留有红色掌印的脸蛋。我羞愧极了。母亲的巴掌在我脸留下的印,几天后才消去,可她掌在我心里的一席话,使我终生牢记。无论是学生时代、上山下乡,还是工作以后,一直铭记不忘。尤其是工作以后,为时刻警醒自己,我身边常带着一把小剪刀,看见它就会想起母亲的巴掌。正是母亲这响亮的一巴掌,让我时刻审视着自己的人生历程,做堂堂正正的人,走端端正正的路,干清清白白的事。以至于后来我成了家,我将这段往事讲给了我的丈夫;我当母亲以后,又将这段往事讲给了我的儿子。以此告诫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走正道,做好人,时刻保持人格气节,注重人品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