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文化

春风不改旧时波

发布时间:2023-02-27

建安区院  肖鸣

 

去年八月,盛夏的蝉鸣未消,我走进了建安区人民检察院,得偿所愿加入检察队伍。从文学院到检察院,关山初度路犹长,作为一名彻彻底底的职场新人,在短短几个星期里就感受到了检察院昂扬向上,忙而不乱的氛围,感受到政工工作的繁、杂、细,是如此之艰辛,要求也是如此之严格。感谢时光馈赠,我的青春遇上了 “检察蓝”。

第一次见到现实中的检察官,是在烟雨江南的六月,当时检察院去政审的领导问我:“公检法,公安和法院大家都清楚职能,你知道检察机关具体是做什么的吗?”我脑子里蹦出来的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但具体是做什么的,我如实地回答道,除了公诉人其他的不太清楚。“你知道‘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吗?”他继续发问,我摇了摇头,眼中的无知一览无余。“没关系,到时候慢慢地就熟悉了”他带着亲切的乡音安慰道,温和、朴素、接地气是他们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深刻感受到,检察院工作并不轻松,我们的工作没有花团锦簇,没有热烈掌声,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身边的检察官始终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完成一项项平凡却光荣的任务,作为旁观者,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检察事业的热爱、为实现良法善治的坚定信念。

对白纸一张的我而言,检察工作是新奇的、复杂的。在政治部从事检察宣传工作,要及时掌握不同时期的宣传要点及组稿重点,加强与各级主流新闻媒体沟通,增强检察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古人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学校里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参加检察工作后更重视实践能力,每天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成功发送是结束一天日常工作战斗的信号。为了确保宣传内容的严谨与准确,需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这也是我每日不断“升级打怪”的成长之路,主任每审一次稿就意味着需要改动一番。庆幸的是他每次亲力亲为地指导我修改文稿,哪怕自己工作缠身,也要嘱咐一句“你等一下我”,之后让我站在旁边看着,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到逻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真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我慢慢的摸到了写稿的“门道”,明白了想要策划出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精品力作,一定要让笔尖、镜头深入到办案一线,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从检前,我心中的“检察”威严庄重,以法律武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检后,我切身感受到的“检察”刚柔兼济,更有温度。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中,我的观念也有了一些“变化”,真正的法律,不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我们要处理的不单单是法律问题,更是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生。因此,我们的工作要兼顾天理、国法、人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绝不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怀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崇高梦想不断去实践,不断去追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俯身抬头间,来到建安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已然八个月有余。“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虽然我不能站在公诉席上主持正义,但我愿意用我的笔,镜头和创作去记录检察工作,讲好检察故事,传递检察温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人,心中有信仰,跑起来就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