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文化

办案札记

发布时间:2022-05-23

作者:张楠

翻阅办案笔记,虽然离开办案岗位四年多了,看到一件件经手的案子,当事人便一个个生动起来,他们或是犯罪嫌疑人,或是被害人,或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他们是与犯罪有关的印记,他们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1

信访人请我吃早餐

初夏的早晨,阳光正好,明媚纯净。

晨练归来,我在文明街一家干净的早餐店坐下,迎面看到眼含笑意的老板,一名干练的中年妇女。她怎么这么熟悉又这么陌生,难道是她?

5块钱。把钱递给她的时候,我们四目对望,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是你呀,张科长,这顿饭我请客”。

果真是她呀,5年没见,真像换了个人儿。因为正上初中的独子被同学伤害致死,她信访多年。失去孩子的悲伤,到处信访的不易,对生活的无望和担忧,使她变得格外偏执,满是阴郁戾气。记不清多少次接待过她,不是眼泪抱怨,就是胁迫要求,从来没见到过她不生气时是什么模样。

她每次来访,我们虽然心里有点怵有点烦,但还是耐心接待,一遍遍听她哭诉抱怨,把相关法律规定拿给她看,并宽慰她安慰她,并通过对被害人救助的途径帮她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

案件判决生效后,我们再没有见过。

趁着客人不多,我们攀谈起来。原来,她利用政府救助的资金开了这家小店,生意还不错。忙起来了,生活又有奔头了,没时间想其他事了,整个人也焕然一新了。

是放下执念,使她变得生活充实;是充满希望,使她变得阳光开朗。

真是开心的早晨。对于法律人来说,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承办案件的当事人开启新的人生,生活幸福更开心的呢。

2

这样的父亲

父亲,在孩子眼中,是大山,是依靠。可案卷中父亲的畸爱,或是畸形的人生观,把孩子引向了不归途。

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3个没有任何前科的青年人残忍地杀死了他们的老板和老板娘,其中2个是不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我们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需要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对伙同他人杀死老板夫妻的行为供认不讳,并多次表示悔过。讯问完毕,他父亲突然说:“孩儿,你干这事,这都是你的命啊。”

这也是一起故意杀人案,不同的是,20多岁的被告人还犯了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裁定下发,执行死刑家属临终会见。我们坐在看守所的院子里,他父亲的声音很大,透过会见室的窗户清楚地传了出来:“你杀了某某,我不生气,可你不该偷东西,新房都给你准备好了,家里不缺钱呀”。

每一个子都是天使,每一个父亲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可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真的不是好当的。

我们需要挽救的不但是犯罪嫌疑人,还有犯罪嫌疑人的父亲;我们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 而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