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文化

十 年

发布时间:2022-05-23

许昌市人民检察院考试培训中心副主任 冯晓巍

 

由于上学早,在十七岁的雨季,我考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是2001年的9月,炙热的温度还没有散去,我已经一脸兴奋地拖着大大的行李箱走在校门口那条长长的,两边种满法国梧桐的柏油路上,轮子在有点斑驳的道路上摩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按惯例,大一伊始,我们剪短了头发,穿上军装,跟着帅帅的教官,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白天在训练场上的时候,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在不断的重复重复,我的视线却飘向了校园里袅袅婷婷走在林荫道上上课、下课的学姐们,她们大都留着当时很时兴的离子烫烫出来的长直发,撑着遮阳伞,或长或短的裙子随着脚步飞扬。“我很快就能成为她们了”,想到这的时候,我一定是笑出来的。夜幕降临以后,我们盘坐在操场上拉军歌,白天严肃的教官也活泼起来,嘹亮的歌声使我扔掉了训练中所有的苦和累。

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一个月后军训结束汇报表演的那天,天空突然变了脸,骤雨抽打着地面,雨水飞溅,之前在全年级选出的几十名男生组成的军体拳表演队就站在这如烟似雾的雨瀑布中,立正、卧倒、匍匐前进,泥水裹满了全身,扑上了面颊,可是十七、八岁的眼神中却透露出拼搏和坚毅。

大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课是法理学,一个操着汉腔戴眼镜的青年男老师出了题目:大家每人写一下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我便开始用文字回忆高中时期如何努力学习,拼命挤进一本的大楼,这本也是肺腑之言,可是下课前老师选读了几篇范文着实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文章有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有表达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的,有要探寻法律的公正和价值的,篇篇都是斩钉截铁的语气,充满激昂奔放的气势,这次课,第一次,在我心里,种下了法律的种子。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我有了三个室友,一起开启了一段既团结友爱、亲密无间,又状况频出、麻烦不断的集体生活。我们一起闯过英语四、六级,在坐着都能出汗的六月的宿舍背刑法条文,被逻辑学的大小前提弄得晕头转向,讨论着神秘的犯罪心理学,选修晦涩难懂的微积分。

时光悄悄在指缝中溜走,转眼毕业在即,转眼各奔东西,转眼,十年已逝。

今年,单位组织去武汉大学培训,刚刚错过了十年聚会的我在毕业后第一次,回到母校。一天的培训结束后来到校园已近深夜,一个现在的同事准备陪我一起敲开曾经的宿舍的门,找寻当年的记忆,在宿舍楼下踯躅了很久,我还是没有鼓足勇气。于是我带着她一起在校园里散步,看到熟悉的文澜楼、文泰楼,一起似乎变化不大,我信心满满地说:“跟我走吧,这里我熟得很”,话说完没多久,明明刚刚离开小南湖,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认识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急忙拍成图片到大学朋友圈求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的青、在讯问室加班的检察官宏回应最快,指点迷津,原来学校东西方向扩建很多,早已物是人非了。

我的青春,我的大学,我的十年,我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增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修养,加深了道德素养,我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接近真实,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也许这就是成熟,我收获了友谊,镌刻成回忆,深深留在心底,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