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码头晨光初现,一艘画舫悠然驶过,划开翡翠般的水面。岸边垂柳拂过石阶,风动荷叶,摇曳出一城清韵。
在我幼时的记忆中,许昌的护城河不过是一道孱弱的浊流,人人掩鼻而过,却又无可奈何。直到初中时,许昌市政府提出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构想,我们先是见到工程队开来,清淤除秽,栽种水生植物,继而目睹污水处理厂建起,严控排污、科学治理。不过数年光景,许昌的水便活转了过来。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如今的许昌宜居度已位于全省之首。春来柳絮飞拂水面,夏至荷花映日别样红,秋深残荷听雨,冬临薄冰如镜。最妙是乘舟行于水上,岸边簪花的汉服少女言笑晏晏,竟让人恍惚置身江南。许昌的生态蜕变并非止于一条护城河。城西曾经破败的灞陵桥摇身一变,成了4A级风景区;城东建起了中央公园,一座能让市民踏青的“城市绿肺”。最让我动容的,是在鹿鸣湖遇见的一对新人。他们专程来拍摄婚纱照,新娘的头纱被风吹起时,恰好掠过天边的云霞。“我们特意选了这里,”摄影师边调整反光板边说,“现在的许昌,处处都是风景。”
这座有着“莲城”美誉的曹魏故都,正在用全新的方式诠释着“绿水青山”的内涵。山坡上,光伏发电板如同银铠般覆盖山脊;麦田里,无人机正在实施精准灌溉;工业园内,环保材料生产线取代了高耗能窑炉……许昌人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不是发展的代价,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暮色四合时,我登上文峰塔眺望全城。纵横交错的水系如同碧玉带缠绕城市,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仿佛翡翠镶嵌其间。远处传来《三国演义》的豫剧唱段,那是曹魏古城的实景演出正在开场。一千八百年前,关羽在此挑袍辞曹留下忠义佳话;而今许昌人用生态笔墨,续写着新的传奇。华灯初上的时候,护城河边的霓虹倒影开始摇曳生姿。但最动人的光芒,始终来自那轮落在水中的明月——它见证过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正沐浴着新时代的生态文明之光。波纹荡漾中,有莲韵水脉的生态底色,有古今交融的文化底蕴,更有老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
(该篇文章在9月13日被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刊发)